展望:《着中山装的男人》

本期线上展厅将呈现展望90年代初期的创作,这个阶段的作品注重反映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展望从写实到观念雕塑的过渡与转化。线上展厅于北京时间2020年8月8日下午6时正式启动,开放至2020年8月14日下午12时。

 

 

 

“我真正从事独立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90年。那一年,我与同学合作一起为亚运会的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的入口处创作系列雕塑《人行道》,其立意为真实刻画反英雄形象的普通人,实际上,早在1988年的毕业创作作品《街道》中,我对所谓普通人的概念已经有所展示,只是在语言上接受了很多不同方向上的传统做法和影响,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语言。

虽然在后来的《坐着的女孩》等系列作品中采用了超级写实的观念和手法,先做写实的人体雕塑,再把真正的衣服穿在泥塑上整体翻制,但我可以借助这个过程使自己归零,放空,忘记一切前人所积累的所谓雕塑语言,从头开始、从未知开始,也就是从生活本身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真正睁开自己的眼睛时,我发现首先看到的是无尽的痛苦:一种没有希望的渺茫;一种无法绕出的逻辑;以及极其悲观的直觉。

于是我开始假借创造艺术和艺术品,用来绕开各种感情色彩,假装抽身事外,绕着走使我逐步完成理性架构和语言的推演,反而接近了事实的真相,渐渐找到一些方法,破解难题。如果说我的人生经验是什么,我会觉得与未知相伴比与知识相伴更有趣。”  —— 展望,《我的宇宙:创作心路》,刊载于《美术向导》,2014

 

《坐着的女孩》,1990,Edition of 8 ,铸铜 ,128 x 127 x 56 cm,

(于2013年佳士得拍卖(上海)首届拍卖会566.25万人民币成交)

 

这件作品创作于89年之后,是作者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基本上以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为裁体,表现的是作者内心中困惑、犹疑的心理。“坐着的女孩”原本是展示一个经历初潮的女孩惊讶,萌动,还有些恐惧的神态,加上一把真实的,只有两条腿着地的椅子之后,作品就更多的增加了一种犹疑,不确定的因素。就象大人们经常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一样,这个女孩似乎在思考站起来还是坐下去的问题。但这样一个瞬间的动作,却是用类似超级写实的手法来完成的。

 

形成超写实的表现手法要追述到作者的最初动机,在8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界盛行崇高或“大灵魂”的时候,追求平民化的新现实主义倾向悄然兴起,这种平民化的趣味和非表现手法便于使艺术家重新寻找自我定位。或许只有把自己放到零的起点,也许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于是,在背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形式上却出现了很接近8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和绘画的趋向。但这些艺术家每个人呈现的作品却很不相同,作者不同之处在于以“坐着的女孩”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中非常强调主观,概念的因素,而这个因素 —— 一种以观念为主的表现方式,直接影响和导致了作者以后的创作。这个系列的其它作品还包括“人行道”,“失重的女人”,“穿中山装的男人”等。

 

90年代初,展望先后与人合作,参与国家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场景雕塑《人行道》,并与隋建国、于凡共同创立“三人联合工作室”,寻找新艺术的出路。也与张德峰以翻实物与塑造结合的手法,以求乱真的效果,成为当时首创。这一超写实的手法,解决了创作写实作品《街道》时的困惑,让作品不用任何手法,把艺术语言回归到“零”,使观众注意到作品的思想观念而不仅是技巧。因为这一想法,展望开始意识到作品中的观念,并开始寻找相对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来表达观念。1992年创作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坐着的女孩》,被现今认为是美术史的经典,而后创作的“中山装”系列则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新雕塑的开端。——《这些关键作品 看展望至今艺术生涯里的机遇与转折》,刊载于《雅昌艺术网》,2017/6/24

 

 

1990年,展望在《人行道》作品中采用了超级写实的观念。在这些雕塑中,展望先用泥做成一个完整的人体模型,然后把衣服穿在上面并固定住,再整体翻制成硬质材料,并着色。他借助这类创作使自己放空、归零,忘记一切前人做积累的雕塑语言。从头开始、从未知开始。另一层面,也是从他身边的生活开始,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而非别人风格造成的“有色眼镜”)看世界。 ——刘礼宾《激越、归零、直面、中庸—展望创作的几个状态》

 

 

“展望认为超写实雕塑的语言表达西方化,缺少东方创造,并期望摆脱学院派的模式,来挖掘自我和社会间的关系。而选中 “中山装” 作为媒介,有一定影射意义在里面,用中山装来象征中国人,和包括自己在类的一些性格特征。展望接受采访时回忆,这次的尝试 “当时来看效果挺怪,也挺深刻”,但挑战了雕塑和装置、主题与客体的界限。”——艺术评论家巫鸿形容。

1993年,展望创作了一件雕塑《着中山装的男人》,这便是其“诱惑”中山装系列的源头。随后展望放开了艺术、装置、雕塑等概念,将自己的思路彻底打开。——《这些关键作品 看展望至今艺术生涯里的机遇与转折》,刊载于《雅昌艺术网》,2017/6/24

 

在这一作品中,展望以真⼈大⼩的尺寸再现了一位着中⼭装的中年男子前后受挤压的瞬间,这种矛盾的压⼒使这男人的动作显得处境尴尬,作者当时发明了塑造和翻制现成品(衣服)结合的方法。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超级写实是对抗表现性的艺术,完全是真实客观的,这并不是让观众注意我的⼿法,⽽是让他们注意我在作品⾥赋予的观念”。

《着中山装的男子》创作于1992 - 1993年。“中山装”是民国初年由孙文设计的服装,在服饰细节上具有不少政治理想的隐喻。在1949年至1989年间,中山装在中国社会中是工农兵的主要服装,也是正式场合中常见的服装。作为正式服装,中山装常予人庄重威严的印象。展望的“中⼭装”所暗示的却是一个个激烈、痛苦、蜷曲、光怪陆离的身体。《着中山装的男子》完成的同时,展望创作了另⼀组作品:将其中⼈物去掉,只剩空壳的《空灵·空——诱惑》中⼭装系列,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个展⾸次展出了这个系列。《着中⼭装的男⼈》该系列同时于2015年在北京寺上美术馆的展览“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法”中展出。

1994年,展望创作了「诱惑──中山装系列」 ,标帜着他试图用观念来拆解雕塑传统,并探讨社会文化因子的企图心。这组雕塑的材料是现成物,用真的中山装固化制作而成,乍看如人着衣,里头暗示着身躯,但实际上,它们只是一层薄薄的躯壳,身体已经缺席了。在展望眼中,内里空荡荡的中山装,一如蝉蜕之后遗留下的壳。

展望个展“境象展览现场,2017年,龙美术馆,上海

蝉在最后离开这个旧的躯壳的时候,一定是很壮烈的,这从蜕变后留下的躯壳的动作上可以看出来。而当你把蝉蜕拿在手上的时候,却又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举重若轻,曾经的壮烈被抽离掉只剩一副如蝉蜕后的壳,展望以「中山装」为喻,指陈的其实也是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后集体精神状态的巨变──即在政治威权之外,商品化与日常性在底层社会开始显现,并冲击了原先单一化的社会体制。在展望的美学中,传统、文化、政治与国家,就像覆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皮与介壳,在穿与脱之间意义改变了。

《空灵·空——诱惑》个展现场,1994年,中央美院画廊,北京

“去掉肉体、只剩下衣服的空壳。要求:保留住动作和形体以及衣纹的逼真效果——这是我于94年初创作系列作品《诱惑》时,最初的设想。以一个近乎荒诞的念头开始,再寻找一种合理的方式,然后顺着这条荒诞的路走下去。最后使许多假设都成为可能。空壳应保持锐变前的真实状态。精神锐变如同蝉的肉体锐变,锐变前的瞬间达到了极度痛苦而又痉挛的程度。这个特定情节,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将人物动作超常扭曲的理由。关键在于,我的作品是以空和轻的形式表现上述形态的。中山装本身已具有固定的文化隐喻,因为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把它做为雕塑的材料再直接不过了。当某一种有生命的物质没能任其自然生长而倍受外来力量的冲击导致“拔苗助长”时,其形态常被扭曲变形,以至不成比例。” ——展望

“葬——中山装躯壳”展览现场,2002年,广州美术馆

生命的本真需要由于外界的潮流而不得已隐退,此为“适者生存”。当人的思想和行为被异化之后,人变得屈从,功利、甚至媚俗。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不甘于被异化。真知总以良知为表象自心底深处向外涌现,反过来威胁着人的“生存原则”,人便在这种压抑与释放的矛盾中痛苦挣扎,原始的欲望与教化的节制构成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曲曲悲壮而又动人的歌。欲望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欲望也使人类积极的活下来,生命得以延续或蓬勃发展。理解人的欲望是善待人类的基础。

那些躯壳是我体悟艺术与人生过程中的分泌物。实际上,它们已经转换成为自然物质中的一部分。有一个想法是导致现在这种效果的直接原因,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在一个充满娇饰的作品中去掉人为的痕迹。许多问题的直接参悟会使我们的思想有如悬置在空中,一种不实在的、非固化的、轻盈的感觉。艺术与生活与政治的新型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换个方式生存,而这种带有虚幻色彩的生存方式对于那些追求精神解放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展望

 于北京朝阳三里屯

 1994年9月11日

 

 

展望:《着中山装的男人》

本期线上展厅将呈现展望90年代初期的创作,这个阶段的作品注重反映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展望从写实到观念雕塑的过渡与转化。线上展厅北京时间2020年8月8日下午6时正式启动,开放至2020年8月14日下午12时。

 

“我真正从事独立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90年。那一年,我与同学合作一起为亚运会的场馆国家奥林匹克中心的入口处创作系列雕塑《人行道》,其立意为真实刻画反英雄形象的普通人,实际上,早在1988年的毕业创作作品《街道》中,我对所谓普通人的概念已经有所展示,只是在语言上接受了很多不同方向上的传统做法和影响,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语言。

虽然在后来的《坐着的女孩》等系列作品中采用了超级写实的观念和手法,先做写实的人体雕塑,再把真正的衣服穿在泥塑上整体翻制,但我可以借助这个过程使自己归零,放空,忘记一切前人所积累的所谓雕塑语言,从头开始、从未知开始,也就是从生活本身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真正睁开自己的眼睛时,我发现首先看到的是无尽的痛苦:一种没有希望的渺茫;一种无法绕出的逻辑;以及极其悲观的直觉。

于是我开始假借创造艺术和艺术品,用来绕开各种感情色彩,假装抽身事外,绕着走使我逐步完成理性架构和语言的推演,反而接近了事实的真相,渐渐找到一些方法,破解难题。如果说我的人生经验是什么,我会觉得与未知相伴比与知识相伴更有趣。”  —— 展望,“我的宇宙:创作心路”

《坐着的女孩》,1990,Edition of 8 ,铸铜 ,128 x 127 x 56 cm(于2013年佳士得拍卖(上海)首届拍卖会566.25万人民币成交)

这件作品创作于89年之后,是作者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基本上以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为裁体,表现的是作者内心中困惑、犹疑的心理。“坐着的女孩”原本是展示一个经历初潮的女孩惊讶,萌动,还有些恐惧的神态,加上一把真实的,只有两条腿着地的椅子之后,作品就更多的增加了一种犹疑,不确定的因素。就象大人们经常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一样,这个女孩似乎在思考站起来还是坐下去的问题。但这样一个瞬间的动作,却是用类似超级写实的手法来完成的。

形成超写实的表现手法要追述到作者的最初动机,在8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界盛行崇高或“大灵魂”的时候,追求平民化的新现实主义倾向悄然兴起,这种平民化的趣味和非表现手法便于使艺术家重新寻找自我定位。或许只有把自己放到零的起点,也许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于是,在背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形式上却出现了很接近8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和绘画的趋向。但这些艺术家每个人呈现的作品却很不相同,作者不同之处在于以“坐着的女孩”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中非常强调主观,概念的因素,而这个因素 —— 一种以观念为主的表现方式,直接影响和导致了作者以后的创作。这个系列的其它作品还包括“人行道”,“失重的女人”,“穿中山装的男人”等。

90年代初,展望先后与人合作,参与国家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创作场景雕塑《人行道》,并与隋建国、于凡共同创立“三人联合工作室”,寻找新艺术的出路。也与张德峰以翻实物与塑造结合的手法,以求乱真的效果,成为当时首创。这一超写实的手法,解决了创作写实作品《街道》时的困惑,让作品不用任何手法,把艺术语言回归到“零”,使观众注意到作品的思想观念而不仅是技巧。因为这一想法,展望开始意识到作品中的观念,并开始寻找相对固定的,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来表达观念。

1992年创作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坐着的女孩》,被现今认为是美术史的经典,而后创作的“中山装”系列则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新雕塑的开端。——“这些关键作品 看展望至今艺术生涯里的机遇与转折”,《雅昌艺术网》,2017/6/24

1990年,展望在《人行道》作品中采用了超级写实的观念。在这些雕塑中,展望先用泥做成一个完整的人体模型,然后把衣服穿在上面并固定住,再整体翻制成硬质材料,并着色。他借助这类创作使自己放空、归零,忘记一切前人做积累的雕塑语言。从头开始、从未知开始。另一层面,也是从他身边的生活开始,开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而非别人风格造成的“有色眼镜”)看世界。——刘礼宾《激越、归零、直面、中庸—展望创作的几个状态》

“展望认为超写实雕塑的语言表达西方化,缺少东方创造,并期望摆脱学院派的模式,来挖掘自我和社会间的关系。而选中“中山装” 作为媒介,有一定影射意义在里面,用中山装来象征中国人,和包括自己在类的一些性格特征。展望接受采访时回忆,这次的尝试“当时来看效果挺怪,也挺深刻”,但挑战了雕塑和装置、主题与客体的界限。”——艺术评论家巫鸿形容。

1993年,展望创作了一件雕塑《着中山装的男人》,这便是其“诱惑”中山装系列的源头。随后展望放开了艺术、装置、雕塑等概念,将自己的思路彻底打开。——“这些关键作品 看展望至今艺术生涯里的机遇与转折”,《雅昌艺术网》,2017/6/24

在这一作品中,展望以真⼈大⼩的尺寸再现了一位着中⼭装的中年男子前后受挤压的瞬间,这种矛盾的压⼒使这男人的动作显得处境尴尬,作者当时发明了塑造和翻制现成品(衣服)结合的方法。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超级写实是对抗表现性的艺术,完全是真实客观的,这并不是让观众注意我的⼿法,⽽是让他们注意我在作品⾥赋予的观念”。

《着中山装的男子》创作于1992 - 1993年。“中山装”是民国初年由孙文设计的服装,在服饰细节上具有不少政治理想的隐喻。在1949年至1989年间,中山装在中国社会中是工农兵的主要服装,也是正式场合中常见的服装。作为正式服装,中山装常予人庄重威严的印象。展望的“中⼭装”所暗示的却是一个个激烈、痛苦、蜷曲、光怪陆离的身体。《着中山装的男子》完成的同时,展望创作了另⼀组作品:将其中⼈物去掉,只剩空壳的《空灵·空——诱惑》中⼭装系列,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个展⾸次展出了这个系列。《着中⼭装的男⼈》该系列同时于2015年在北京寺上美术馆的展览“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法”中展出。

1994年,展望创作了「诱惑──中山装系列」 ,标帜着他试图用观念来拆解雕塑传统,并探讨社会文化因子的企图心。这组雕塑的材料是现成物,用真的中山装固化制作而成,乍看如人着衣,里头暗示着身躯,但实际上,它们只是一层薄薄的躯壳,身体已经缺席了。在展望眼中,内里空荡荡的中山装,一如蝉蜕之后遗留下的壳。

蝉在最后离开这个旧的躯壳的时候,一定是很壮烈的,这从蜕变后留下的躯壳的动作上可以看出来。而当你把蝉蜕拿在手上的时候,却又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举重若轻,曾经的壮烈被抽离掉只剩一副如蝉蜕后的壳,展望以「中山装」为喻,指陈的其实也是中国社会在1990年代后集体精神状态的巨变──即在政治威权之外,商品化与日常性在底层社会开始显现,并冲击了原先单一化的社会体制。在展望的美学中,传统、文化、政治与国家,就像覆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皮与介壳,在穿与脱之间意义改变了。

展望个展“境象展览现场,2017年,龙美术馆,上海

《空灵·空——诱惑》个展现场,1994年,中央美院画廊,北京

“去掉肉体、只剩下衣服的空壳。要求:保留住动作和形体以及衣纹的逼真效果——这是我于94年初创作系列作品《诱惑》时,最初的设想。以一个近乎荒诞的念头开始,再寻找一种合理的方式,然后顺着这条荒诞的路走下去。最后使许多假设都成为可能。空壳应保持锐变前的真实状态。精神锐变如同蝉的肉体锐变,锐变前的瞬间达到了极度痛苦而又痉挛的程度。这个特定情节,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将人物动作超常扭曲的理由。关键在于,我的作品是以空和轻的形式表现上述形态的。中山装本身已具有固定的文化隐喻,因为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把它做为雕塑的材料再直接不过了。当某一种有生命的物质没能任其自然生长而倍受外来力量的冲击导致“拔苗助长”时,其形态常被扭曲变形,以至不成比例。” ——展望

“葬——中山装躯壳”展览现场,2002年,广州美术馆

生命的本真需要由于外界的潮流而不得已隐退,此为“适者生存”。当人的思想和行为被异化之后,人变得屈从,功利、甚至媚俗。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不甘于被异化。真知总以良知为表象自心底深处向外涌现,反过来威胁着人的“生存原则”,人便在这种压抑与释放的矛盾中痛苦挣扎,原始的欲望与教化的节制构成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曲曲悲壮而又动人的歌。欲望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欲望也使人类积极的活下来,生命得以延续或蓬勃发展。理解人的欲望是善待人类的基础。

那些躯壳是我体悟艺术与人生过程中的分泌物。实际上,它们已经转换成为自然物质中的一部分。有一个想法是导致现在这种效果的直接原因,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在一个充满娇饰的作品中去掉人为的痕迹。许多问题的直接参悟会使我们的思想有如悬置在空中,一种不实在的、非固化的、轻盈的感觉。艺术与生活与政治的新型关系使我们不得不换个方式生存,而这种带有虚幻色彩的生存方式对于那些追求精神解放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展望

 于北京朝阳三里屯

 1994年9月11日

 

问询

问询

微信二维码